第202节(2/2)
我们医院都穿了第202节: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
大小般若寺确实占地最广、僧众最多,但都在城外,还都在山顶;城内寺庙星罗棋布,所有厢房加起来可以容纳不少人,不错,真不错!
但是,城西和城南无家可归的百姓们又该怎么办?
“那边的可是梁兆尹?”
新上任的京兆尹姓梁,累得有些听不清声音的来源,环顾四周终于找到了声音来源,当时就跪了:“陛下,奴正是梁兆尹。”
景和帝出宫摆仪仗是规距,但现在整个国都城里混乱不堪,连仪仗都没法走得规整,所以干脆摆在一旁,自己骑马。
景和帝知道高门世家的性子,也知道他们素来不把京兆府的三人放在心里,城东一场大火损失无数,必定心气不顺,最先倒霉的就是京兆尹。
景和帝自地震摇醒,就在书房坐着,听各种消息,下各种指令,调派人手……一直到天光大亮,卡着出宫的时间离开,直奔城东,安抚高门世家,让他们就近入住寺庙。
一来,住得近,调度方便;二来,可以尽可能保证国都城的交通顺畅。
否则这么多高门世家出城,各街坊不知能拥堵到什么程度?
京兆尹大着胆子抬头,看到了景和帝耳朵里插着白色的不知道什么物件,而他似乎在听什么声音,直觉这是飞来医馆的东西,顿时心头一凛。
如果没有飞来医馆的预言,昨儿半夜这么一震,根本不敢想会死伤多少人?
毫无防备和准备充分,最后的结果必定天差地别。
京兆尹下意识看向飞来峰,惊得合不拢嘴,飞来医馆安然无恙地矗立在晨光中,与破烂不堪的国都城形成最鲜明的对比。
连永乐宫都有宫殿毁损,飞来医馆却连外墙都没斑驳一块。
这怎么可能?!
京兆尹哆嗦着嘴唇,几次欲言又止,最后还是鼓起勇气:“陛下,飞来医馆真的是众仙云集之地吧?”
景和帝没有回答,而是坐在马上,俯视京兆尹,脸上显出些微的诧异:“郑院长,天已经亮了,医仙们的早食……大厨们会送下山?”
“有劳郑院长。”
京兆尹懵了,总觉得经过半夜折腾,自己随时会疯癫,陛下连“千里传听器”都没拿,怎么就能与飞来医馆的郑院长说话?!
景和帝又说:“郑院长,刚收到确切的统计消息,全城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有两千多人,孤打算将他们安置到大小般若寺和悲田坊去。”
“只是,全城还有数量可观的孕妇,即将临盆的有五百十三人。”
京兆尹捂着胸口,陛下怎么能知道得这么清楚?到底谁才是京兆尹?
“好,郑院长,孤会把即将临盆的妇人送到大般若寺的悲田坊去,由太医署的女学生和全城稳婆,任凭苏医仙调遣。”
“负责运送的车队会在半个时辰内上路,沿路由北衙军护送,请放心。”
京兆尹望着神清气爽的景和帝,又瞥了一眼狼狈不堪的自己,忽然就觉得自己极有可能是庸才,这行事效率完全不行。
景和帝又安静地聆听片刻,看着京兆尹:“梁兆尹,城西和城南无家可归的百姓,将暂时安置在桃庄附近的司农寺农户木屋里,那里房屋还算完好。”
“该如何将百姓安全送达木屋区,这事不需孤多言了吧?”
“是,陛下!”京兆尹行礼后起身,上马急驰,发现来时不少被堵的街巷已经清理干净,城内道路正在恢复通畅。
陛下身旁必有大贤臣辅佐,而且不止一人,京兆尹如是想,快马加鞭赶回京兆府。
可这位大贤臣会是谁呢?
京兆尹抹了一把脸,还是把自己的份内事赶紧做完,不然事情一波接着一波,没完没了。
更重要的是,如果这次救灾不利,或者让景和帝不满,他这个上任没多久的新官,也就到头了,所以,不论是为自己的前程,还是为受灾百姓,拼了!
……
与此同时,国都城中最高的花萼相辉楼,映着越来越亮的天光,巍然屹立。
魏璋坐在三楼的窗棱旁,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东的焦黑区域,戴着蓝牙耳机通话:“陛下,所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及家属都接到了里正和坊长的消息,已经收拾好物品,在各自家门前等候。”
“北衙军护送队的队长,会按既定路线将她们接上车,陛下请放心,一切都已安排妥当。”
“陛下,悲田坊的接生仍以城中稳婆、太医署女学生为主,难产的会送到飞来医馆,苏医仙已经安排妥当。”
阳光透进窗棱,映着魏璋半脸胡茬,消瘦的脸庞,以及特别黑而专注的双眼。
魏璋左手一瓶咖啡,右手一板果仁巧克力,很快就全都塞进肚子里。
这层楼满墙都是大大小小的柜子,贴着各种颜色的标签,昆仑奴北风、南风和饼儿守在楼梯口。
东墙上挂着特别大的国都城舆图,上面插着各种颜色的小旗子和细线。
而二楼满满的全是人,有新罗婢、昆伦奴、龟兹人等等,年龄都不大,男女都有,眼神清澈,不断把各种小竹管送到北风手中,北风再递到魏璋手里。
这里就是国都城地震所有消息的集散地,最准确的数据和调查,也是景和帝的远程耳目。
魏璋一心多用地处理着各种消息,像台精密的人形计算机,即使一刻不停,还能抽空与文浩通话:“食堂大厨要是真的开车下山送吃食,别忘了给我留一份。”
耳机里传出崔盛的羡慕嫉妒恨:“魏璋,你又吃巧克力!”
“……咯嘣咯嘣……”魏璋故意嚼得很大声,“上次你说什么来着?你说这黑漆漆的,实在让人张不开嘴。”
崔盛结束通话,耳根清净。
“唉,年轻人啊,就是没有耐心,”魏璋自言自语,“再多听哪怕一句就会知道,崔五娘那里也有。”
北风冲过来,手里展开一张红色纸条:“城南安化门城墙连续发生两次大坍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