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人露出被哥哥看见(2/2)
女大学生和她的男人们和人露出被哥哥看见:准备有声小说在线收听
“我艹,兄弟猛啊!”
裸聊对象在那头禁不住地赞叹,撸动起自己的鸡巴,情动的粗喘透过话筒被苏洵和苏苏听得一清二楚。
苏洵把着苏苏的腿让她转了个身,跪趴在床上,镜头对准满是指痕的臀肉和正在疯狂抽插的阴茎,腰腹挺得更加用力。
“兄弟,打这骚货的屁股!”
苏洵被男人命令式的语气和粗鲁的用词激出怒气,不满地将镜头移开,把手机放在床上,对准了苏苏随着肏弄甩动的乳房,掐住两颗红肿的乳头拉扯。
“啊!哥哥!不要掐!”
苏苏被阴道和乳头传来的苏爽一起折磨,仰着头尖叫。
苏洵掐住苏苏纤细的腰肢,囊袋狠狠拍打着红肿的阴阜,肏得出现残影。
“啊!我要到了!”
苏苏崩溃地摇着头,身体不住痉挛,小腹抽搐着即将潮喷。
苏洵不再忍耐射精的冲动,拿起手机对准交合处,狠狠肏了数十下,把白浊全数灌进阴道里。
“啊!”
苏苏尖叫着,大滩的水液从酸芯喷出,冲击力甚至将苏洵半软的阴茎挤出,大股的淫水混着白精从阴道口涌出,浇在了早已湿透的床单上,甚至有不少喷溅在苏洵的腹肌和镜头上。
苏洵观赏着眼前色情的一幕,阴茎再次直挺,将手机扔到一旁,猛地将肉棍顶入还在喷射的阴道,开始新一轮的抽插。
至于手机那头,男人早已低叫着射出大股白精,瘫坐在床上缓和着呼吸,手里瘫软的阴茎在听到新的性爱开始后再次硬起,恨不得穿透屏幕肏进正被抽插的阴道中。
远古时期
旧石器时代
主词条:元谋人
云南省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,生活在距今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的腊玛古猿,在中国被称为禄丰古猿、开远古猿等。他们是从猿到人的过渡性生物,会使用天然工具。腊玛古猿也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。旧石器时代的早、中、晚期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址均在云南有发现,具有代表性的如下:
元谋人,属于在云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的代表,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直立人。[2-4]
昭通人,年代应为晚更新世,是云南省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古人化石。[5]
在云南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或称智人的化石主要有:西畴人、丽江人、昆明人等。发现的西畴人牙齿的特征较为接近现代人,属晚期智人。[6]丽江晚期智人则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,与现代人十分接近。此外,在云南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迹重要的还有:“昆明人”、“蒙自人”、“姚关人”等。[7]
新石器时代
云南的新石器时代,约在距今7000到3300年间。其遗址和出土地点在云南有着广泛的分布,迄今共发现近400处。[8]从云南出土遗址的自然环境看,有河湖台地、湖滨地区的贝丘遗址和洞穴遗址3种人类居住选址的类型。[7]
夏商周时期
夏、商时期,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。
秦汉时期
主词条:滇国
先秦时期,云南是着名的驯马产地[9]。“昆明”人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,而月氏系统的“叟”人则更多地分布于滇中甚至更为东部的地区。[10]云南主要有哀牢、昆明、滇等族。
前3世纪,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,建立滇国[11]。汉初时期,云南族群众多,且经济形态有农耕和游牧,发展水平不一。[12]
秦统一中国后,修“五尺道”,在云南派官“置吏”,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。[12]
汉元封二年前109年,西汉武帝时期,开西南夷,滇王降,赐滇王王印,设益州郡,领县27个。王莽时期,南中地区发生动乱,王莽派大军十万,经过十多年的征讨,平定动乱。王莽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。
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,亦属益州部,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,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。[13]中央王朝继续向云南移民,到东汉末年,汉族移民已在云南形成巨大势力。为控制汉族移民,边郡官员在移民中选拔和培植一批“豪族大姓”。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,云南大姓聚众称雄,割据一方。
魏晋时期
魏晋南北朝时期,今云南、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“南中”。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,诸葛亮率大军渡泸,平定南中,并调整郡县建置。
晋朝泰始七年271年,改置宁州。太康三年282年,复省入益州,置南夷校尉。太安二年303年,复置宁州。东晋咸和八年333年,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,李寿被封为“建宁王”,爨琛为交州刺史。咸康四年338年,分置安州。咸康五年339年,爨琛降晋,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,并承认其世袭地位,从此汉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400年。[14]
汉晋时期,有较多的移民进入云南,所形成的小聚居区,主要在郡县治地与交通沿线。[15]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,实行移民屯田,滇中、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。
南北朝,梁大同年间,改置南宁诸州,承圣末年,云南成为西爨与东爨之地。[13]
隋唐宋时期
主词条:南诏国、大理国
隋代消除割据势力,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,唐初继之,基本上恢复了汉晋时期的郡县规模。隋开皇十七年597年,复开南中,仍置南宁州,领羁縻数十州,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。
唐武德元年618年,设南宁州,后改为南宁都督府;武德七年624年,设雟州都督府;贞观六年632年,复置戎州都督府;麟德五年664年,设姚州都督府。[12]在云南建立了一大批羁縻府州,唐朝未能在云南实行屯垦戍边的政策。唐朝主要采用羁縻政策,依靠当地的酋长夷帅建立统治。[14]
开元二十六年738年,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、皮罗阁兼并五诏,建立南诏国,被唐朝赐名“归义”,皮罗阁封为云南王,南诏时期的疆域东接贵州,西抵伊洛瓦底江,南达西双版纳,北接大渡河;东南界今越南,西南界今缅甸;西北与吐蕃为邻,东北与戎州相望的广阔疆域。南诏内修制度,筑拓东城。次年建都太和城。天宝元年742年,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。天宝九年750年,南诏占领云南全境,称臣吐蕃,僭国号曰大蒙。
唐朝对南诏占据爨地十分不满,双方发生争执与冲突。唐朝调动大军先后在泸南和西洱河地区对南诏发动了两次大的征讨,结果惨遭失败。贞元十年794年,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结盟,南诏背弃吐蕃回归唐朝。唐朝以南诏为“云南安抚使司”,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任“云南安抚使”。[14]
南诏建立后,大规模移民,把20余万户白蛮迁至永昌地区,把乌蛮自山林深谷迁至西爨故地。[12]
879年,郑买嗣杀南诏王建大长和。光化四年901年,郑买嗣夺位,自立为王,改国号大长和。后唐天成三年928年,杨干贞建大义宁。后晋天福二年937年,段思平联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国,建立大理国政权。大理国政权基本上承袭了南诏以来的疆界,行政区划设有八府、四郡、三十七部,实行封建农奴制专政。大理国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与中原的宋朝相始终。大理王向宋朝称臣纳贡,其首领先后被宋朝封为云南八国郡王、大理王等,并成为南宋王朝抵御蒙古贵族西部战线的助手。大理国政权始终保持着对宋王朝的臣属关系。
元明时期
元朝
1253年,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入云南,灭大理国,1260年,设“大理国总管”。1276年,忽必烈选派赛典赤·赡思丁来云南建立云南行省,任赛典赤为“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”,省会中庆路昆明,清查户口,编定赋役,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,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,“云南”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。[12]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,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,云南王镇大理,梁王管辖全省,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。
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行政机构。除“蛮夷”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土知州等而外,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。至元二十年1283年,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,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、色目、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。[14]
蒙古、回回移民入滇,即将制炮术、采矿术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。[16]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。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。[12]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,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。[15]
明朝
主词条:三征麓川
明朝建立后,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,两次使臣被杀,劝降无果。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,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,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、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、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。9月,自南京出发,兵分两路,从北、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。洪武十五年正月,昆明城被攻破,洪武十五年闰二月,大理城被攻破。至此,云南全境基本平定。[17]
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,大量撤县并州[18],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,实施了“土流并治”,“移民实滇,开发生产”[19],平滇军队、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。[13]洪武中期,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,屯种听征、组建卫所、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。。明代初年,云南户口有59576户,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,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。[14]
云南内地设府、州、县,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,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“御夷”府州等,全由土司管辖。矿冶业迅速发展,银、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”,省会中庆路昆明,清查户口,编定赋役,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,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,“云南”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。[12]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,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,云南王镇大理,梁王管辖全省,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。
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行政机构。除“蛮夷”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土知州等而外,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。至元二十年1283年,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,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、色目、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。[14]
蒙古、回回移民入滇,即将制炮术、采矿术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。[16]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。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。[12]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,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。[15]
明朝
主词条:三征麓川
明朝建立后,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,两次使臣被杀,劝降无果。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,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,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、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、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。9月,自南京出发,兵分两路,从北、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。洪武十五年正月,昆明城被攻破,洪武十五年闰二月,大理城被攻破。至此,云南全境基本平定。[17]
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,大量撤县并州[18],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,实施了“土流并治”,“移民实滇,开发生产”[19],平滇军队、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。[13]洪武中期,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,屯种听征、组建卫所、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。。明代初年,云南户口有59576户,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,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。[14]
云南内地设府、州、县,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,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“御夷”府州等,全由土司管辖。矿冶业迅速发展,银、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”,省会中庆路昆明,清查户口,编定赋役,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,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,“云南”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。[12]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,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,云南王镇大理,梁王管辖全省,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。
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行政机构。除“蛮夷”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土知州等而外,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。至元二十年1283年,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,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、色目、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。[14]
蒙古、回回移民入滇,即将制炮术、采矿术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。[16]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。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。[12]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,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。[15]
明朝
主词条:三征麓川
明朝建立后,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,两次使臣被杀,劝降无果。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,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,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、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、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。9月,自南京出发,兵分两路,从北、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。洪武十五年正月,昆明城被攻破,洪武十五年闰二月,大理城被攻破。至此,云南全境基本平定。[17]
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,大量撤县并州[18],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,实施了“土流并治”,“移民实滇,开发生产”[19],平滇军队、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。[13]洪武中期,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,屯种听征、组建卫所、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。。明代初年,云南户口有59576户,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,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。[14]
云南内地设府、州、县,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,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“御夷”府州等,全由土司管辖。矿冶业迅速发展,银、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”,省会中庆路昆明,清查户口,编定赋役,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,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,“云南”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。[12]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,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,云南王镇大理,梁王管辖全省,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。
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行政机构。除“蛮夷”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土知州等而外,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。至元二十年1283年,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,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、色目、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。[14]
蒙古、回回移民入滇,即将制炮术、采矿术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。[16]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。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。[12]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,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。[15]
明朝
主词条:三征麓川
明朝建立后,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,两次使臣被杀,劝降无果。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,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,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、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、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。9月,自南京出发,兵分两路,从北、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。洪武十五年正月,昆明城被攻破,洪武十五年闰二月,大理城被攻破。至此,云南全境基本平定。[17]
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,大量撤县并州[18],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,实施了“土流并治”,“移民实滇,开发生产”[19],平滇军队、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。[13]洪武中期,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,屯种听征、组建卫所、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。。明代初年,云南户口有59576户,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,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。[14]
云南内地设府、州、县,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,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“御夷”府州等,全由土司管辖。矿冶业迅速发展,银、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”,省会中庆路昆明,清查户口,编定赋役,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,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,“云南”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。[12]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,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,云南王镇大理,梁王管辖全省,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。
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行政机构。除“蛮夷”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土知州等而外,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。至元二十年1283年,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,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、色目、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。[14]
蒙古、回回移民入滇,即将制炮术、采矿术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。[16]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。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。[12]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,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。[15]
明朝
主词条:三征麓川
明朝建立后,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,两次使臣被杀,劝降无果。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,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,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、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、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。9月,自南京出发,兵分两路,从北、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。洪武十五年正月,昆明城被攻破,洪武十五年闰二月,大理城被攻破。至此,云南全境基本平定。[17]
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,大量撤县并州[18],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,实施了“土流并治”,“移民实滇,开发生产”[19],平滇军队、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。[13]洪武中期,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,屯种听征、组建卫所、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。。明代初年,云南户口有59576户,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,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。[14]
云南内地设府、州、县,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,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“御夷”府州等,全由土司管辖。矿冶业迅速发展,银、铜的产量居全国政事”,省会中庆路昆明,清查户口,编定赋役,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,云南完全纳入了元朝的统一治理范围,“云南”一名便正式作为行省一级的机构出现在历史上。[12]此后元朝封也先贴木儿为云南王,1290年封皇孙甘麻剌为梁王,云南王镇大理,梁王管辖全省,云南实际上存着行省与诸王府两套政权。
元王朝在云南行省之下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等各级行政机构。除“蛮夷”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官制度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土知州等而外,基本上实行和内地一样的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。至元二十年1283年,开始在云南建立军事屯田,军事屯田的任务主要由蒙古、色目、契丹等民族组成的军队承担。[14]
蒙古、回回移民入滇,即将制炮术、采矿术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一些先进知识随同带入。[16]伊斯兰教在云南进入空前发展时期。回回人亦与当地人进行通婚和融合。[12]元代以前迁入云南的汉族移民,主要聚居在郡县治地。[15]
明朝
主词条:三征麓川
明朝建立后,明朝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入滇劝降,两次使臣被杀,劝降无果。洪武十四年1381年8月,朱元璋发布征云南诏令,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、蓝玉为征南左副将军、沐英为征南右副将军。9月,自南京出发,兵分两路,从北、东两个方向大举向云南挺进。洪武十五年正月,昆明城被攻破,洪武十五年闰二月,大理城被攻破。至此,云南全境基本平定。[17]
明朝政府调整了对云南的管理方案,大量撤县并州[18],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,实施了“土流并治”,“移民实滇,开发生产”[19],平滇军队、戍边屯垦卫所军卒及其家属大多落籍云南。[13]洪武中期,明朝进行了大规模调军云南,屯种听征、组建卫所、屯田镇戍的军事移民活动。。明代初年,云南户口有59576户,到万历初年已增至471048户,其中军户总计335426户。[14]
云南内地设府、州、县,实行以流官为主的统治,在边远地区则建立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长官司、“御夷”府州等,全由土司管辖。矿冶业迅速发展,银、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。[12][17]
明初开始,随着中央政权统治的深入,入迁的人口源源不断,除少数偏远的民族聚居区外,“夷化”过程基本中断。进入云南的汉族以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各重要地区,并在与当地各族的交流来往中发挥主体作用和影响,经相互融合而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云南汉族群体,[16]“夷人”汉族移民相互依存、相互交流、相互帮助、相互融合为形成“云南人”。
明代云南西南的“白夷”傣族贵族思伦发、思任发、思机发数次积聚力量,试图建立“麓川王国”,与明朝抗衡。明朝分别于1441年、1443年、1448年发动了征伐麓川的军事行动。嘉靖年间1522-1566,缅甸洞吾王朝对云南西部边疆的侵略活动愈演愈烈,侵占了滇西大片土司地方,并进犯姚关。1583年,明朝廷命邓子龙等率军前往云南抵抗。在今施甸姚关地区打败缅军,阻止了其进一步的侵犯。后十余年,明朝军队与洞吾军队长期征战于陇川、猛卯、猛密、蛮莫、孟养之间。[20]
明末,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大西军,曾拥护流亡皇帝永历帝以昆明为根据地为抗击清军。
清朝时期
主词条:云南回民起义、重九起义
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进攻云南,永历帝及其随员逃至缅甸。康熙元年1662年,永历帝朱由榔及其子被吴三桂从缅甸逮回,绞死在昆明金蝉寺,明朝最后一代王朝覆灭。清康熙年间,吴三桂的叛乱被粉碎。
清朝沿袭明朝制度,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。滇南的元江府、普洱府等地,明代王朝势力尚未深入。清兵入滇,元江土知府那嵩抗清失败,顺治十七年1732年改设流官。雍正二年1724年威远改土归流,雍正九年1731年设置普洱府。雍正十年1732年设置他朗通判。[14]
雍正年间鄂尔泰推行“改土归流”,边疆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。清代前中期对云南地区实施的府州升降、卫所裁并和改土归流等行政、疆域调整,在云贵地区系统地建立起中央行政管理和社会控制体系,并为外来移民的全面进入和深入开发创造了重要条件,对云南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。[21]
雍正时期云南布政司领府23、直隶同知1、州31、土府、州各1,主要统治重心区域的行政设置基本沿袭前明,但土司、土官的建制数目比明代明显减少。[22]康熙六年1667年至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间,云南地区有16个府级行政单位发生建置变动,调整面达到雍正朝全省府级数的667%。[23]雍正四年、五年1726、1727年,原隶四川的东川、乌蒙和镇雄三府经改土归流后分别划入云南,基本奠定了现代滇东北行政区划格局。[24]到嘉庆年间云南共领府14、直隶州4、直隶厅4。
乾隆朝对云南农业的开发[25],保证了云南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,促进了云南人口的稳步增长。[26]清朝时期大量移民入滇,康熙朝开始在云南实行的“放本收铜”政策[27],带动了交通业、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。使汉文化在云南得到广泛和深入的传播,云南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与中原结成一个整体。[16]
鸦片战争后,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《中法会订越南条约》,将云南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,蒙自、蛮耗、河口等地被划为商埠,从领土主权、矿产开发到经济贸易等各个方面对云南边境进行侵略。[28]法、英两国对云南的强侵豪掠,使得云南边境告急。
咸、同年间,云南发生回民杜文秀起义,滇西、滇中、滇南均有战火。清朝末年,云南省为300余万两,岁出约需600余万,每年除由部库拨款及各省协济160余万元,尚不敷100余万。
1910年,滇越铁路全线通车,改善了云南对外交通运输条件,推动了云南经济尤其是矿业的发展。锡成为云南对外贸易的支柱产品,锡业代替铜业成为云南矿业的命脉,促进云南煤业的发展。矿业中心从滇东北地区转移到滇越铁路沿线地区,形成滇越铁路沿线矿业带,滇越铁路沿线矿业带也成为近代云南矿业最发达地区。但通过滇越铁路,法国滇越铁路公司获取了高额利润[29][30]。[31][32]
宣统三年1911年10月30日,发动了昆明起义重九起义,组建云南大汉军政府,同月27日、及11月1日先后爆发了腾越、滇南起义,三次起义都取得了胜利,全省迅速光复。
民国时期
主词条:护国运动、中国远征军、滇军
民国创立,省自为政,协饷停止,在民国初期及蔡锷任军都督时期,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,开源节流,整顿财政。[28]民国四年1915年2月25日,蔡锷、唐继尧等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。民国十七年1928年,废道设省。民国政府对云南土司采取怀柔政策,并未进行强制性改土归流。[33]
民国十八年1929年,蒋介石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等,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统治在云南确立。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,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,云南先后派出20万云南军队开赴台儿庄、武汉等前线抗战,投入10万多民工抢修滇缅公路。1942年,日军占领东南亚后,云南联结东南亚的滇越铁路、滇缅公路相继中断,云南对外贸易量锐减。云南作为战略物资的重要输入线,传统驿运有所恢复[34]。[35]缅甸沦陷后,开辟中印航空线,同时开筑中印公路。
1944年5月开始,中国军队浴血反攻,相继收复腾龙地区。
抗战胜利后,1945年10月,蒋介石免除龙云的云南省主席职务,龙云逃亡香港。[36]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全面开展了组织、发动民众,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,组建了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
主词条:卢汉云南起义
1949年,在党的统一领导下,解放了61个县城,建立了14块根据地。同时,解放军野战军挥师南下。12月9日,卢汉率部在昆明起义,云南宣告和平解放。
1950年2月24日,云南完全获得解放。3月,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。
1951年3月,云南省第一个专区级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宁洱专区成立。